日本行 鐮倉建長寺和日本禪宗

從東京上野坐火車來到鐮倉。

鐮倉城市不大,看上去古色古香,人們的生活節奏也不像東京人那樣匆匆忙忙,高樓也不多,街道兩邊是各式各樣的獨棟民居,門前庭院裏種著各色花草,溫馨又安靜。鐮倉是同京都齊名的古都,鐮倉時代(1192 -1333),鐮倉成爲日本政治和佛教中心,日本的“武士道”精神和鐮倉的新佛教運動都發源於鐮倉幕府時代。

從鐮倉火車站下車,然後坐江之電電車在長谷站下車,步行幾分鐘就到高德院,在這裏就可以拜見鐮倉大佛了,這是一座阿彌陀佛銅像,高達11.3 公尺,高度僅次於奈良東大寺大佛。大佛坐落在高德院的庭院中,高德院隸屬於佛教净土宗,鐮倉净土宗是鐮倉新佛教運動的先驅者,净土宗主張佛教應該解救衆生,不分貧富貴賤,鐮倉大佛就成了萬物衆生的守護神。大佛神色安詳,站在佛面前默默祈禱,頓覺心靈澄明。

從高德院出來,步行不遠就可到長谷寺。長谷寺建於公元736年(奈良時代),以“長谷觀音”聞名,正殿供奉十一面觀音菩薩像,木雕而成,是日本現存最大級別的木雕觀音佛像之一,相傳公元721年,奈良縣有兩尊用同一株神木雕刻而成的觀音佛像,一尊被供在奈良長谷寺,另一尊被推進大海中,希望菩薩去有緣之地普渡衆生,公元736年觀音像出現在神奈川,爲了供奉觀音,便創建了鐮倉長谷寺,這個傳説不僅美麗還給長谷寺帶來傳奇色彩。寺院依山而建,站在山頂可以遠眺大海,長谷寺錯落有致的建築和池塘,再點綴著四季不同的各色鮮花和綠樹,集建築和園林於一體,真是美不可言,來鐮倉,長谷寺不能不看。

離開長谷寺再坐江之電電車就可到鶴崗八幡宮和建長寺。由於時間的關係,只能先游覽建長寺,然後再坐車返回八幡宮,八幡宮是神社,氣勢宏大,不過在鐮倉,佛教寺廟的數量和影響力是高於神社的,這與鐮倉獨特的歷史有關係。

來到鐮倉,如果只能看一座寺院,那唯一的選擇就是建長寺了,建長寺創建於建長5年(1253),是日本最早的禪宗專修道場,也是臨濟宗建長寺派的大本山,位居鐮倉五山十刹之首,其開山祖師為中國南宋高僧闌溪道隆 (大覺禪師,1213 -1278),建築風格仿照南宋禪寺建築格局,第一道門是“總門”,挂有匾額“巨福山”,因此總門也稱巨福門,穿個總門沿著青磚鋪成的參道前行,右手邊有鐘樓,這裏的梵鈡是日本的國寶,鈡上的銘文“建長禪寺”出自大覺禪師之手。第二道門是三門,氣勢宏大,望之心靈震撼,三門都是木建築,原木色,更顯古色古香之韻,三門全稱是“三解脫門”,穿過三門可使心靈變得清净純潔。從三門出來就是柏樹園,植于參道兩邊,儘管數次大火,這裏依然保留了七棵茂盛的古柏樹,據説這些樹是大覺禪師親手所種。再前行就是佛殿和法堂,佛殿供奉著本尊地藏菩薩坐像,法堂是方丈説法的地方。法堂前面就是唐門,這是方丈(龍王殿)的正門,不對外開放,唐門看上去金碧輝煌,門前一排大水缸,裏面種植荷花,八月初正是荷花盛開的季節,碧綠的荷葉襯托著白色和淡粉的荷花,在微風中搖曳著,讓人有種超凡脫俗的感覺。從方丈的側門脫掉鞋子,沿著鋪有草席的走廊便可以來到大殿前,從這裏可以看到大殿裏面,大殿的窗戶直通後面的庭院和池塘,一面大窗戶就像一幅流動的山水畫,綠意盎然,極具禪意。方丈後院就是建長寺的庭院,庭院中心是蘸碧池,池中有島,池上架橋,池邊還有石山和松樹,庭院碧綠寧靜,幾乎沒有游人,獨自坐在池前,内心空無一物,真是修禪的絕佳之地。

説起建長寺,自然會想到禪宗以及禪宗中的臨濟宗,還有五山十刹,鐮倉新佛教運動和鐮倉時代。先從鐮倉時代説起,從1180年到1185年之間的日本内戰被稱爲“源平之戰”,以源賴朝爲核心的武士階層戰勝了以平清盛為核心的平家政權,源賴朝進駐鐮倉,建立幕府體制,1192年源賴朝就任征夷大將軍,武家政權從此登上日本政壇,幕府的建立結束了以皇權爲中心的平安時代,武士階層鄙視平安時代統治者的腐敗和萎靡,武士崇尚“忠君,節儀,廉恥,勇武和堅忍”,結合儒學,佛教禪宗,神道形成武士的精神支柱“武士道”。

武士階層的興起是對平安時代天皇貴族的反抗,他們要求打破階層的禁錮,進行自下而上的改革,鐮倉時代一切都在改變,而“鐮倉新佛教”正是精神層面的變革。新佛教主張:信仰純粹性和行動單純化;主張佛教要面嚮衆生,包括武士和庶民;拒絕對權力的依賴,强調佛法獨立。僧侶們開始重新詮釋經典,並接受了來自南宋的禪宗。鐮倉新佛教的代表人物是净土真宗的創始人親鸞和被稱爲“新舊佛教之橋梁”的榮西禪師。親鸞主張“信心爲本”和“惡人正機”,給衆生尤其是下層民衆以往生來世與成佛的希望;榮西曾二度入宋求法,將中土禪宗五家中的臨濟宗與茶道從宋朝傳入日本,榮西成爲日本臨濟宗之祖。鐮倉新佛教不僅受到武士和庶民的歡迎,也同中土禪宗主張有許多暗合之處,爲後來中國禪宗在日本大行其道打下了基礎。

禪宗始於南北朝,達摩初傳禪于中土,禪宗下傳五代至六祖慧能,開始分爲南北兩宗,後來南宗壓倒北宗,公元845年會昌滅法,南宗進入“越祖分燈”時代,從而“一花開五葉”, 禪宗五家相機出現,至宋代禪宗發展可謂“天下禪宗如風偃草”,進入其鼎盛時期,並逐漸由五家並弘轉爲一家獨大,至南宋時期以臨濟楊岐派最盛,其他各派皆爲楊岐派所湮滅,以楊岐派為核心的臨濟禪成爲禪宗的主流,江南佛寺也多是臨濟門庭。

榮西兩度去南宋,接受的正是臨濟禪宗,囘日本傳播臨濟宗,他寫了“興禪護國論”一書,主張“戒律”和“鎮護國家”,認爲戒律有整合國家和個人之一舉兩得的效果,他的主張得到幕府和武士階層的認可和擁戴,臨濟宗因此在日本廣爲傳播。1246年,南宋僧人蘭溪道隆携弟子東渡日本,弘揚南宋臨濟宗,鐮倉幕府執權北條時賴拜他爲師,1253年時賴建立建長寺,又任命道隆擔任開山住持。至此,臨濟禪宗在日本廣爲傳播。

建長寺依照南宋五山十刹的風格和格局建成。所謂五山十刹,是起源於南宋的禪院寺格等級制度,由朝廷品定天下諸寺寺格等級而敕定,五山是其核心,是“為諸刹之綱領”和領袖,南宋五山為:臨安徑山寺,臨安靈隱寺,臨安净慈寺,明州天童寺,明州阿育王寺。

日本禪寺也效仿南宋寺格制度設置了自己的五山十刹,鐮倉時代的五山是指:建長寺,圓覺寺,壽福寺,净智寺和净妙寺。室町時代,政治中心轉至京都,隨之在京都再設京都五山十刹,京都五山是:天龍寺,相國寺,真如寺,東福寺和萬壽寺,後來又把南禪寺作爲京都五山之首。

禪宗在日本大行其道,禪宗的理念也深入民衆之心,並由此產生了日本特有的禪文化,禪文化影響了日本的建築,藝術,飲食等諸方面,可謂影響深遠。要理解日本,就要理解日本的禪宗和禪文化。如今,禪宗在中土已經烟消雲散,要懂得禪宗,只能在日本的禪寺裏尋覓了。

長谷寺
長谷寺
長谷寺

 

建長寺

 

建長寺

 

建長寺

 

建長寺

 

建長寺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